关于音乐的成语:曲高和寡、余音绕梁、天籁之音、余音袅袅、曲高和寡、一唱三叹、高山流水、弦外之音、余音袅袅、轻歌曼舞、绕梁三日、有板有眼、异曲同工、四面楚歌。
1、曲高和寡
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2、余音绕梁
解释: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出自:战国·列子《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译文:他们都是严格按照曲调歌唱,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国家中属而和谐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3、天籁之音
解释: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4、余音袅袅
解释: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自: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译文:那箫声呜呜地响着,如怨如仰慕,如泣如诉;尾声婉转悠长,像绵绵不断的细丝在耳际缭绕。
5、阳春白雪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写形容音乐的成语 ,欢迎阅读!
有关写形容音乐的成语1
1、肠回气荡:回:曲折,迂回;荡:摇荡。形容好的音乐、文章缠绵悱恻,感人极深的样子。
2、知音谙吕:吕: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此处泛指音乐。指深通乐律。
3、靡靡之声:指柔弱、颓靡的音乐。同“靡靡之音”。
4、靡靡之乐: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5、击节称赏: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6、弦歌之声: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7、弹丝品竹: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8、丝竹陶写: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陶写:陶冶性情。用音乐来陶冶性情。
9、桑间之音:指靡的音乐。同“桑间濮上①”。
10、品箫弄笛:吹奏洞箫和笛子。指人擅长音乐。
11、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12、郑卫之曲: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13、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绕梁:环绕屋梁。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4、甘酒嗜音:甘:嗜好。嗜好喝酒和音乐。形容只顾酒色享乐。
15、五音不全:五音: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指人缺乏音乐细胞。
16、巴人下里: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17、肉竹嘈杂:竹:管乐;肉竹:泛指音乐;嘈杂:声音喧闹,杂乱。形容音乐杂乱无章。
18、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19、回肠伤气: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20、初试啼声:本指初生婴儿啼声宏大,将来一定不凡。后也比喻音乐会歌唱者初次登台。
21、余音缭绕: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22、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23、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24、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25、吹竹调丝: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指管弦乐合奏。泛指音乐活动。
26、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27、游鱼出听: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28、音与政通:音:音乐;政:政治。音乐与政治是相联系的。指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9、千部一腔:部:唐代管音乐的机构,按所管音乐的性质,区分为若干部。演奏的都是一个声调。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
30、弦而鼓之: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31、干酒嗜音:甘:喜好;嗜:嗜好。沉溺在喝酒和听音乐之中。形容享乐腐化。
32、知音识曲:指通晓音乐。
33、钟仪楚奏:仲仪:春秋时楚国乐官。钟仪奏楚国的音乐。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
34、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35、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36、一片宫商: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37、感心动耳:感心:心受感动;动耳:悦耳。形容音乐极其感动人。
38、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39、亡国之声:指靡的音乐。
40、吹篪乞食:吹着篪讨吃的。指在街头行乞。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41、乱世之音:指扰乱世道和人心的音乐。
42、举酒作乐:举:举办;乐:音乐。举行酒宴,奏起乐曲。
43、朱弦玉磬:弦:乐器上的丝弦;磬:一种打击乐器。借指用乐器演奏的优美音乐。
44、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45、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46、一倡三叹: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47、吹弹歌舞: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48、一板三眼: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49、桑间濮上: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①古指靡的音乐②后也指男女幽会。
50、狗马声色:良犬、骏马、音乐、女色。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51、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52、丝竹之音:丝竹:弦乐和管乐句,泛指音乐。指音乐的声音。
53、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54、独自乐乐:乐乐:欣赏音乐。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比喻自己享乐必然导致脱离群众。
55、戛釜撞翁:戛:敲击;釜:陶器;翁:通“瓮”,陶器。敲打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的音乐。
56、引商刻角: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同“引商刻羽”。
57、钟鼓之乐:钟鼓;钟与鼓,乐器。指钟鼓一类的音乐。
58、引商刻羽: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59、洪钟大吕:大吕:阳律中排第四。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60、丝竹八音: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八音:金、石、丝、木、竹、匏、土、革等八种乐器。指音乐。
61、袅袅不绝:袅袅:声音宛转悠扬。形容宛转悠扬的`音乐声连绵不断。
62、正声雅音:纯正优雅的音乐。
有关写形容音乐的成语2
1、游鱼出听: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2、驷马仰秣: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3、丝竹管弦: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4、甘酒嗜音:甘:嗜好。嗜好喝酒和音乐。形容只顾酒色享乐。
5、钟鼓之乐:钟鼓;钟与鼓,乐器。指钟鼓一类的音乐。
6、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7、击节称赏: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8、钟鼓之乐:钟鼓;钟与鼓,乐器。指钟鼓一类的音乐。
延伸阅读:形容乐曲的成语
鳌愤龙愁——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百听不厌——形容乐曲或歌曲好听,使人听多少遍也不厌烦。
荡气回肠——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抚掌击节——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拍手为乐曲打拍子。也用来表示非常赞赏。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歌楼舞馆——指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歌台舞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宫移羽换——宫、羽: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五第一音级。指乐曲变调。也指事物的内容已经发生变化。
广乐钧天——广乐:优美而雄壮的音乐;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之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含宫咀征——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征”。
含宫咀徵——“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徵”。
1. 关于音乐方面的四字成语
绕梁三日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余音缭绕: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袅袅余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
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正声雅音:纯正优雅的音乐。
书法: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 *** 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信笔涂鸦: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画。后用“信笔涂鸦”、“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信手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2. 关于音乐的四字成语至少三十
八音遏密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乐。
各种乐器停止演奏。指国家元首去世 不同凡响 凡响: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
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吹弹歌舞 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断章取义 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顾曲周郎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
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黄钟大吕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
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黄钟毁弃 黄钟:黄铜铸的钟,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黄钟为阳六律的第一律;毁:毁坏;弃:抛弃。比喻贤人遭受摈斥。
击节叹赏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击节称赏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钧天广乐 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南风不竞 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
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靡靡之音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
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轻歌曼舞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丝竹管弦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亡国之音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 *** 的歌曲。 五音六律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
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箫韶九成 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九章。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弦外之音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一唱三叹 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
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一片宫商 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
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一板三眼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
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余音袅袅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引商刻羽 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郑卫之音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周郎顾曲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
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巴人下里 ①即下里巴人。
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
巴,古国 北鄙之声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
北鄙之音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
亦作“北鄙之声”。 吹篪乞食 吹着篪讨吃的。
指在街头行乞。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
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狗马声色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
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鼓吹喧阗 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龙言凤语 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穷极要妙 形容精妙到极点,多形容音乐。
亦作“穷极其妙”、“穷妙极巧”。 桑间之音 指 *** 的音乐。
驷马仰秣 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
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亡国之声 指 *** 的音乐。 一倡三叹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
倡,亦作“唱”。 有板有眼 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最强音叫板,其余叫眼。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有步调。 朱弦三叹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后因以“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 弹丝品竹 〖解释〗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金鼓喧阗 〖解释〗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
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袅袅余音 〖解释〗袅袅:宛转悠扬。
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
同“余音袅袅” 。 正声雅音 〖解释〗纯正优雅的音乐。
变徵之声 徵:古代五音之一;变徵:指古代七声音阶中的第四音级。指悲凉的音乐。
3. 形容音乐动听的四字词语
余音绕梁、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靡靡之音 如泣如诉 天籁之音高耸入云琴瑟之好、琴断朱弦、琴歌酒赋、琴剑飘零、琴瑟调和、琴瑟和好、琴瑟相调、琴心剑胆、鸣琴而治、一琴一鹤、和如琴瑟、如鼓琴瑟弦外之音 改弦更张 更弦易辙 扣人心 歌舞升平 长歌当哭 莺歌燕舞 轻歌曼舞 高歌猛进 四面楚歌声震林木 阳关三叠 繁弦急管 曲高和寡 靡靡之音 绕梁三日 珠落玉盘 出谷黄莺 一唱三叹 五音不全 天籁之音 高山流水 余音绕梁 若即若离 虚无飘渺 铿锵有力 荡气回肠 震耳欲聋 不绝如缕出神入化 优美动听、珠落玉盘 身临其境 哀丝豪竹 高唱入云 顾曲周郎 流水高山 绕梁遏云 声情并茂 响彻云霄 穿云裂石 歌楼舞榭 肠回气荡 变徵之声 高山流水 豪竹哀丝 靡靡之乐 绕梁三日 铁板铜琶 歌声绕梁 回肠伤气 靡靡之音 绕梁之音 如泣如诉 清脆悦耳 悦耳动听。
1、钧天广乐——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2、曲终奏雅——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3、歌声绕梁——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4、遗音余韵——前人作品的余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
5、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6、余音缭绕——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7、绕梁之音——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
扣人心弦、莺歌燕舞、高歌猛进、金声玉振、余音绕梁、高山流水 含商咀徵 含宫咀徵 云起雪飞 余音缭绕 郢中白雪 幺弦孤韵 兴云致雨 清耳悦心 鸾吟凤唱 鸾歌凤吹 含商咀征 抚掌击节 铿锵有力,出谷黄莺,天籁之音,高山流水 余音袅袅,余音绕梁,抑扬顿挫,玉润珠圆
发表评论